印度仿制药业为何如此强大,连美国药企都受其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美国为何不制裁印度?
大家好我是沐沐,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印度的仿制药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赞评论加关注,我们接着往下看。
印度被称为世界上最神奇的国度并不是空穴来风,他们的所作所为总是让人们大跌眼镜,特别是在去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印度政府以及民众的反应和其他国家明显不同,从盲目自信到牛尿治疗法,无一不在彰显着这个国度的“另类”。

相信大多数人对印度的了解,大多来源于和印度有关的电影以及新闻报道。2018年,一部贺岁片《我不是药神》, 把印度仿制药业推到了大众面前。
当中国警察追查印度仿制药的时候,一位奶奶声泪俱下的哭诉让我们至今难忘,没人想得到,在普通人眼里和假药一般无二的仿制药,却是那些身患重病、经济拮据的人们手中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印度的仿制药并不是只存在影视作品中,而是真真切切地出现在现实之中的,在曾经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印度都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疫苗供应国,同时也是第三大的药品出口国,
虽然很多人觉得,这样的称号和印度这个国家的“格局”无法匹配,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事实确实如此。

那么印度,这个曾经有着“世界药房”之称的国度,究竟是怎么成为仿制药的天堂呢?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仿制药就是假药,对人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但其实仿制药和假药是两个概念,就像中国人喜欢佩戴的玉佩一样,会有不同级别之分,但不可否认它们的本质都是玉石。
从专业角度来看,药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当之无愧占据正统领域的原研药,而另一种就是被人们视为假药的仿制药。
原研药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专利方面都是受保护的,被绝大多数人所信任和追捧。在专利法给予原研药20年的保护期内,一旦发现有其他厂家对其进行仿制,毫无疑问就是触犯了法律底线,需要承担严重的后果。

原研药的研发是一个非常漫长又充满未知的过程。研发原研药前期的投入很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药品的研发成功率就会很高,有时候反而还会呈现出完全相反的状态。
从筛选到临床到研究再到上市,仅有10%的药物可以获得成功。面对这样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研发过程,往往只有真正实力强大、资金雄厚的龙头药企才能够在不断地失败中笑到最后。
只是虽然诸多药企都知道研发原研药不容易,可依然都争先恐后地投入到原研药的研制大军中,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原研药的市场需求很大,一旦药品被研发,那么在市场上的利润也是相当可观的,称之为暴利也不为过。
也正是因此,专利法规定的20年保护期限,是以保护药企为出发点设立的一个较为合理的周期。在这20年间,即便药企投入了巨大的成本,也足够回本,当然同时还能够赚取一笔可观的收益。
但是在20年之后,由于专利法的保护已然不在,仿制药这时就纷纷开始冒头。这时之前垄断药品市场的龙头企业,也会因为大量仿制药品的出现而降价,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患者的福音。

究竟什么是仿制药?
仿制药虽然不是假药,但是和真药也有一定的区别,如果非要给它一个定义,那么“非专利药”也许最为合适。
仿制药和原研药之间是有明显区别的,每一种药物都有崩解度,崩解度快的药溶解度也相对较高,更容易被人们所吸收。而仿制药只能被人们部分吸收,从药物的功效上来说自然也就降低了很多。
另外仿制药的药物活性成分纯度和原研药相比明显偏低,里面会掺杂着一些杂质。这些杂质的存在一方面会使药物的活性降低,另一方面也会使药物的功效降低,自然不是患者的首选。
从这两点,我们不难看出仿制药无论从药物的疗效还是安全性能都存在明显的弱势,但是它依然会被批准上市,前提是它的药效必须达到原研药的80%。

仿制药之所以有很大的市场,根本原因就是价格便宜。在《我不是药神》电影中,一瓶原研药的价格是4万,但是印度仿制药的价格却低得离谱,只要区区500元,仅为原研药的1/8。
因为仿制药不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也不需要花大量的精力研发和临床实验,所以在市场上的价格自然会比原研药低很多。
虽然在功效上500元的药和4万的药会有所差别,但是由于这些药是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的,所以仿制药低廉的价格让人们根本没有理由去拒绝,毕竟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一瓶4万的药长期吃,真的会压垮整个家庭的经济命脉。
那为什么印度的仿制药如此便宜,难道印度真的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答案并非如此,如果没有利润可赚,印度人又何必大张旗鼓的发展仿制药呢?说到印度的仿制药,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他们的好大哥,美国。

其实作为世界第一药品消费大国的美国,早在1984年的时候就提出了减少专利保护期的法案,想要打着为病患者考虑的旗号,让龙头药企尽可能的吃干抹净。
可专利保护期的缩短,无疑也给了其他药企一些机会,就在大家都幻想着能够快速发展仿制药的时候,以色列却捷足先登,提前注册了美国即将到期的药品专利,并通过生产线的大量生产,把药品反倾销给美国,使自己国内的仿制药企业快速发展。
而这时的印度,在仿制药领域还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但是由于眼红其他药企的自产自销,印度自己搞仿制药的决心也日益见长。之后,得益于1970年的第1部《专利法》,印度“抄作业”不再需要偷偷摸摸,而是开始光明正大起来,从制度上给本国的仿制药发展给予了充分保障。

1973年,印度的法律规定任何的外资股份在印度企业的占有率均不能超过40%,这也意味着其他国家想要垄断印度药品市场的野心被粉碎。但是对印度本国企业而言,显然是一种地域保护,这使当地药企有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不过欧美等国家自然不会心甘情愿地遵从印度的规定,他们想要通过抗议声讨的方式迫使印度就范。可谁也不曾想,在最关键的时候,美国却带头犯了错,把自己的把柄落到了印度人手里,最终美国不得不牺牲本国的药企专利,让印度享有和原研药同一时间生产仿制药的权利。
那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原来,在20世纪60年代,贫穷的印度不得不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化肥生产技术,希望能够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
这时,美国的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的全球招标中脱颖而出,然而,在生产化肥的过程中,美国的联合碳化物公司却无心经营。

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他们不断压缩成本,缺少必要的监管,忽视了制作化肥含有的剧毒物质异氰酸甲酯,最后,由于美国公司的疏忽,造成了震惊全球的博帕尔市爆炸事故,给印度全国上下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印度70多万人口的死伤,让印度有了和美国谈判的筹码,最终印度也是获得了和美国药企同期生产原研药的权力。
只是虽然印度在仿制药上有了特权,但同时也被规定这些仿制药只能在印度本国销售,想必这也是因为美国担心印度仿制药会动了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利益蛋糕。
那只能对内销售,就意味着这些救命药会给那些贫穷的病患带来福利吗?当然没这么简单。
要知道所有企业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尤其是印度仿制药很多都是家族企业,所以更是追求低成本高利润,这自然也就使得印度仿制药的价格居高不下,贫穷的病患依旧还是用不上药。

所以,印度的仿制药企业想要赚更多的钱,仅仅依靠印度国内那些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的贫穷百姓显然是无法达到的。
于是印度药企开始想办法把仿制药内销转出口,毕竟在印度国内的医药生产领域中,仿制药占据了高达71%的市场份额,所以它们的出路,直接决定了印度药企的出路。
根据数据表明,到目前为止印度仿制药的出口量占据了全球的20%,同时也满足了全球医疗50%的需求量。印度把自己生产的大部分仿制药都出口到了国外,在国内销售的仅占20%,所以说“世界药房”这个称呼印度当之无愧。
印度药企虽然赚到了钱,可最终受苦的还是印度本国的百姓,原来当初印度因为博帕尔市爆炸事故向美国索赔时,两方就达成了共识:
美国生产出来的新型药物如果需要临床实验,那么印度人便需要充当“小白鼠”,这就是印度能够获得和原研药同期生产仿制药的代价。

其实就算沐沐不说,大家也能想得到,单单凭借印度在全球范围内都排不上名次的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仅仅依靠自身的能力,即便有了同期研发仿制药的专利权,也无法大量生产出仿制药。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印度依靠的还是欧美国家提供的基础和设备,这样才能够保证仿制药的量产。
美国是什么样的角色,想必大家早已心知肚明,亏本的买卖美国人会做吗?所以表面上来看印度确实从当年的爆炸事件中获益,能够凭借着美国的豁免权赚一大笔钱。
但其实这也是美国对印度的一种无形控制,印度无论如何也无法逃脱美国的手掌心。
其实,印度何尝不知道自己所处的尴尬位置,可美国开出的条件实在让他们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毕竟美国开出的条件一方面能够让自己绕过专利,另一方面让自己只需要低廉的成本就可以不断地有钱进账,凭此两点,印度即便是做欧美国家的小跟班,他也是无怨无悔。
说完印度,我们再看看中国,虽然欧美国家一直想要通过高价的专利药对我们进行打压,希望中国能够服软,成为第2个印度。
但是这一次他们的如意算盘落空了,我国奉行的是依靠自己的实力研发药品,而不是投机取巧选择和印度一样一昧地制作仿制药。
更值得高兴的是,随着最近几年药监局的不断出手,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天价药品被纳入医保范畴之内。
同时医保目录里出现的新增药品也越来越多,这对国人来说是一种福音,生在这样一个为人民着想的国家中,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生活,不热爱中国呢。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发货联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推广引流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备注:发货联盟引流学习; 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推广引流技术课程免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