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沃定制何冠斌发生什么事情(埃沃莫拉莱斯)

【编者按】本文为大外交智库创始人授权“秦安战略”头条平台独家原创刊发,转载自公众号“库智交外大”。作者马中南,大外交智库研究员助理实习生

俄乌冲突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深刻的地缘政治变动,影响了各国的国际议程,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约全球政治的发展,也很可能标志着国际关系的一个“新关口”。俄乌冲突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上带来的极大不确定性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危机,也是挑战。尤其对于广大拉美国家来说,能否转危为机,做出正确的选择颇为重要。

然而,就在4月7日要求暂停俄罗斯人权理事会成员资格的联合国大会上,拉美国家的投票状况耐人寻味,也充分暴露了各国的选择困境。根据联合国官网投票统计显示,除去因为拖欠会费而无法投票的委内瑞拉之外,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秘鲁等12个国家投了赞成票;玻利维亚古巴、尼加拉瓜3国投了反对票;而巴西墨西哥萨尔瓦多则选择弃权。这次联合国会议上的投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拉美国家面对俄乌冲突所采取的多样化立场,并暴露了拉美地区由来已久的政治困境。

(图源@联合国官网)

一、各国立场分析

俄乌冲突造成世界地缘政治格局重新“洗牌”。拉美地区是世界上意识形态差异最为显著、矛盾最为激化的地区,俄乌冲突背后实则是华盛顿与莫斯科集团的间接角力,拉美地区兼有亲俄与亲美国家,势必会采取各异的立场;而在意识形态与盟国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下,拉美各国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考量,意料之外的变数与模棱两可的态度也在拉美各国中间显著存在。

(一)变幻莫测的盟国立场

哥伦比亚一直以来被视为是美国在拉美最好的伙伴,伊万·杜克政府一直以来也很明确地将自己定位为美国的盟友与捍卫西方价值的伙伴。2月24日,他几乎是在入侵开始后就立即通过推特发声,强烈谴责俄罗斯的行动,并表示支持乌克兰政府。但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发酵,这种盟国立场的坚定性是否会保持不变值得怀疑。

哥伦比亚目前正在进行总统选举活动,新总统将于5月29日选出。在票选中位居前列的候选人是左派领导人古斯塔沃·佩特罗,而他已经在许多场合公开表示将会对美国采取更加疏远的立场。在媒体问到他对乌克兰问题的看法时,佩特罗的态度很明确:“乌克兰?什么乱七八糟的……”("Qué Ucrania ni qué ocho cuartos..!")这位总统候选人坚持认为,他任期的首要问题是哥伦比亚一系列内部问题,不支持以任何方式干预俄乌冲突。目前为止,佩特罗还从未对俄罗斯进行谴责。

(图源@必应)

另一方面,委内瑞拉作为俄罗斯在拉美地区的盟国,在俄乌冲突发生后也成了拉美的焦点。俄罗斯一直以来在委内瑞拉疲软的经济复苏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两国在军事方面也有着密切的合作,比如委内瑞拉空军中广泛存在的俄式苏霍伊战斗轰炸机。冲突爆发后,尼古拉·马杜罗政府立即就乌克兰局势对美国和北约发起了强烈的谴责。在俄罗斯大使谢尔盖·梅利克·巴格达萨罗夫访问委内瑞拉统一社会党集会时,其党员们高呼“俄罗斯,我的朋友,委内瑞拉与你同在”("Rusia, amigo, Venezuela está contigo")

而值得关注的是,在3月5日,马杜罗政府竟一反常态,同美国特使在加拉加斯举行会议,这背后有美国对委内瑞拉石油的觊觎和对委立场的离间,同时也有马杜罗政府的利益考量。华盛顿方面期待通过放松对委内瑞拉的制裁来换取其对俄政策的调头(《马中南:俄乌冲突下的美委关系分析

(图源@维基百科)

(二)党派内外的深刻分歧

左右翼政党对立与冲突是拉美政党政治的显著特点。在俄乌冲突中也是如此,对俄罗斯最强烈的谴责来自于中右翼政府。智利的皮涅拉和哥伦比亚的杜克谴责“俄罗斯的武装侵略及其对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侵犯”,乌拉圭总统路易斯·拉卡耶也通过推特反对“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发动进攻”,危地马拉甚至下令撤回其驻莫斯科大使。

(图源@维基百科)

而在本次冲突中,一贯秉承反美路线的左翼政党内部的分歧也耐人寻味。古巴、尼加拉瓜和委内瑞拉明确将本国定位为克里姆林宫的支持者,玻利维亚领导人埃沃·莫拉莱斯也表示:“北约是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严重威胁,其侵略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现在它的扩张主义野心是造成乌克兰局势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源@谷歌)

然而,巴西总统左翼候选人卢拉和刚刚上任的智利总统博里奇采取了更加谨慎的立场。卢拉发推特表明反对战争的立场:“没有人能够同意战争的存在和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军事攻击。战争只会导致破坏、绝望和饥饿”;博里奇也是直接采取了与莫拉莱斯完全相反的说辞,毫不犹豫地谈论“入侵invasión”,强调“我们智利谴责对乌克兰的入侵、对其主权的侵犯和非法使用武力”。

(三)模糊不清的大国态度

阿根廷的模棱两可最为明显,它试图在美俄之间走“平衡木”。2月份刚对俄罗斯和中国进行访问的费尔南德斯始终秉承谨慎的态度,“对战争的升级深感遗憾”,呼吁“对话和尊重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和人权,保证公正和持久解决冲突”。副总统基什内尔没有谴责入侵行为,并批评了“大国的双重标准”("doble moral de las potencias")和联合国的否决制度。但随后阿根廷却又通过外交部表示“坚决反对使用武力”,并呼吁俄罗斯“停止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阿根廷以摇摆不定的态度打起了外交“太极拳”。

(图源@谷歌)

巴西摇摆的立场则体现在总统博索纳罗与政府内部意见分歧上。博索纳罗认为,对巴西来说“化肥问题是神圣的”(巴西主要从俄罗斯进口化肥),他主张保持谨慎态度而且没有同西方一起谴责俄方军事行动,并将冲突归咎于乌克兰“选举了一个喜剧演员作为总统”;他希望巴西在冲突中保持中立、俄罗斯和乌克兰“实际上是姐妹国家”。而巴西政府却在2月25日投票赞成了一项谴责俄罗斯的安理会决议草案,副总统汉密尔顿·穆朗发声强烈谴责入侵并呼吁“使用武力”支持基辅

(图源@必应)

墨西哥的态度则相对谨慎圆滑。总统洛佩斯·奥布拉多拒绝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他表示希望与“世界上所有政府”保持良好关系。其实,俄罗斯一直是墨西哥重要的贸易伙伴,2019年俄墨贸易额达到21亿美元。因此墨西哥虽然表示拒绝战争、呼吁达成协议和进行谈判,但没有使用“入侵”等字眼,只是表示“我们不赞成任何战争,墨西哥是一直支持和平解决争端的国家。”

(图源@必应)

二、拉美国际政治困境

拉美各国就俄乌问题的差异化态度,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拉美地区由来已久的政治困境:缺乏区域统一性、缺乏大国影响力。

(一)缺乏区域统一性

拉丁美洲在以俄乌问题为代表的国际焦点问题上缺乏一致性。首先是上文提到过的国家层面,在面向国际社会无法用同一个声音发声,各国之间政治立场复杂甚至有明显的分歧。

此外,在区域性国际组织层面也收效甚微。拉美区域一体化进程缓慢,而受到疫情冲击又进一步放缓了脚步,在这次俄乌冲突的反应中更是可以看出拉美区域国际组织话语权的弱小与组织内成员的不团结。针对俄乌冲突,以CELAC、Unasur、Prosur以及Alba为代表的拉美区域性国际组织并没有起到显著作用,也并没有对俄乌冲突可能带来的内部分化起到预警和干预作用,各成员国仍然保持各自为政的外交惯性。

(图源@必应)

(二)缺乏大国领导力

在联合国框架内拉美国家也无法实现立场一致,主要表现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更大国际影响力的拉美大国没有采取一致或协调的立场,明显缺乏领导力。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是二十国集团重要成员,拉美还拥有智利这样重要的新兴经济体,其实他们已经具备让拉美在世界范围产生作用的体量和能力,但拉美大国之间没有及时统一立场、协调政策来对危机发声。早在新冠疫情爆发时期,拉美大国间对合作的漠视就已经加大了抗疫难度。而在俄乌冲突中,缺乏大国的领导和统一协调使得拉美再次目睹国际关系的“黑天鹅”从眼前飞过,而自己空有多方面优势却只能沦为外围观望者。

(图源@百度百科)

其实,拉丁美洲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完全可以成为世界舞台上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俄罗斯长时间以来一直在寻求重建与拉美的关系,在与美国的地缘政治、经济斗争中获得盟友和市场,希望能够加强国际影响力;“新门罗主义”的日益回归也让拉丁美洲成为美国重新重视的焦点;中国作为崛起的强大力量也正与拉美进行日益密切的经贸往来。但由于拉美一体化进程步履维艰、大国之间相互掣肘、各国内部政治撕裂,拉美在危机中不仅不能够借机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反而会产生政治、经济、社会上的一系列问题与风险。

小结

俄乌冲突表明世界棋局变得更加复杂,本文站在拉丁美洲的角度审视了各国做出的选择与面临的困境。拉丁美洲想要提升国际影响力,就要求拉美大国展现强大的区域领导力,拉美一体化进程坚决推进,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用一个声音向国际社会发声。如若不然,拉丁美洲将错过一个个成为国际社会和国际焦点事件重要参与者甚至是关键参与者的机会,不断地沦为旁观者与被利用者,甚至有可能成为世界大国博弈的牺牲者。我国也应从拉美各国吸取教训,充分研判国际形势,保持对国际关系变动和战略机遇期的敏锐嗅觉,不断提升我国实力和水平,提升国际影响力。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发货联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推广引流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备注:发货联盟引流学习; 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推广引流技术课程免费分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您可能还会喜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