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扣电池型号和尺寸(纽扣结编法)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了,在老一辈的抗战人民留下的照片,或者是一些抗战题材的影视中,八路军的军帽的正前方,通常有着上下排列的两颗扣子。

很多人认为这颗扣子的作用是为了装饰美观,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这两颗扣子的作用要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那这两颗扣子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粗中有细——军帽的设计

在战争中,军装也是人们一直注重的一项事情,军装的设计涉及到方方面面。大到整体衣服的版型布局,小到胸前的口袋又或者是帽子上的一粒扣子,可能都会有它独特的意义。

比如说民国时期很火的中山装,它就有着自己的设计理念:身前的四个口袋,代表着“礼、仪、廉、耻”四个维度,而衣前的五颗扣子,则分别代表着“立法、行政、司法、考试、检查”五个方面。

这个时候的中山装,它的设计并不仅仅是为了便于将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而更是提醒着人们做人需要注意,时刻警醒着自己。穿上中山装,就相当肩负了一种神圣的使命。

图丨毛主席身着中山装

自1940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势力入侵,我国社会各界动乱,多个势力盘踞一旁,鱼龙混杂,整个社会黑暗,民不聊生。而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许多进步人士逐渐意识到了国家的危亡现状。他们自成一派,呼吁革命,不断探索,为社会的进步发展引领新的潮流。

就在这样的不断发展中,国民党出现了,他们敏锐地察觉到了世界发展的大动向,不断地学习着西方的各种先进制度,这其中就包括着军装的设计艺术北伐战争结束之后,在南京的部队就纷纷改良了部队的军装,换上了新式军帽。

新式的军装相对来说更加轻便简洁,行动敏捷,与古代中国将士们截然不同。在这个时候,军帽就已经有了纽扣的设计,只不过这时还不同于后来八路军的纽扣位置设计,当时纽扣的位置是在军帽的顶部,而后来八路军的纽扣位置是在额前方。

图丨中山装的前生:四口袋猎装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扣子的存在是用来将帽围扣起来的,而当时的帽围设计在帽顶,所以随之,纽扣也是在头顶的位置。

这样的设计使军人们可以在寒冷的冬天保暖。每当冬天降临,军人们便可以把在头顶的扣子解开,将帽围放下来,延伸到颈部取暖,这样一来,方便了战士们在寒冷的夜间作战。

这其实也是西方的侵略所带来的影响,因为当时德军有一款军帽设计就是这样,对于德军来说,这样的帽子不仅有取暖的功效,在日常生活中还比较美观。

图丨德国军帽

而当时的人们只是一味地将其照搬了过来,再加上当时的社会水平低下,生产力达不到当时比较先进国家的水平,导致在德军人家头上看起来又服贴又美观的帽子,在我们亚洲人的头上就显着有些呆板僵硬。

后来在实践应用中,人们发现这样的设计确实并不适合我们亚洲人,因为亚洲人和欧洲人的头型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如果照搬西方的帽子来,那根本不适合中国的。

所以在之后的实践中就对其进行了不断改良,纽扣的位置也逐渐演变成在帽子的正前方。

那么领导新中国走向胜利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什么时候采取这样的军帽设计的呢?

图丨军帽

中国工农革命军军帽的发展

1927年,周恩来所领导的南昌起义成功,自此,带领着中国走向胜利的军队正式诞生了。而也在这年的9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许多拥有共同思想建设的先进人士凑到一起,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但是无奈,当时的他们势力太小,同时也是为了秘密起义,所以没有大规模的制作军装。大家穿着各种各样的衣服,唯一的相同点就是他们胳膊上系的那一块红色布条。

没错,这块看似不起眼的红色布条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标志。在1928年,红军在江西宁岗县也建立起了第一个自己的服装厂,开始有自己的制式服装。

但是此时虽然有了服装厂,但是服装上也没有做到真正形式上的统一。要说中国工农红军拥有统一的军帽,这还要从1937年国共两党联合抗日说起。

图丨服装厂

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面对这样的世界局势,中国危在旦夕,共产党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日。

那时候中国工农红军的人数又或者是装备力量,都远远不如国民党强大。于是中国工农红军便以自发的形式,改编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以及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这就是后来我们所熟悉的八路军与新四军

因为军队的统一,所以国民党颁发了统一的军帽。但是此时的八路军军装色调依然是十分混乱的,大多数人们军装颜色是草木灰色,只有一少部分人们是得到了国军后勤供给,是那种仿德国的灰色军装。

图丨国军部队

而军装又由各自解放区分别生产的,所以地区和地区的颜色也不太一致,在北方军装多为黄绿色或黄灰色。而南方的江浙地区的条件比较好,所以新四军的军装一般为蓝灰色。而统一军帽是因为,军帽是一个军队的最鲜明最突出的标志。

因此,当时大多数军人都戴着统一的军帽——帽子的额头正中央,有着一个“青天白日”的帽徽,而帽徽下面便有两颗纽扣。也正是这个原因,起初刚刚并入到国民党的工农红军们,有一些人很不服气,十分抵制甚至想要离开。

他们不愿像这样戴上从前自己敌人的帽子,但是为了共同的目标——保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安全,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隐忍,毕竟国事为大。

图丨国军军装

直到1940年,皖南事变爆发,让那些新四军们无法再继续隐忍下去。国民党的反动派,彻底激怒了当时的新四军,新四军便下定决心不再使用这青天白日的帽徽,以此来表示自己与国民党不在共事的决心。

而在八路军这方面,由于1940年之后八路军扩大了编制,两党的合作时好时坏,阴晴不定,渐渐地人们对于帽徽的佩戴要求也并不再那么严格。有些人十分痛恨国民党的这种丑恶嘴脸便坚决不带,也有些人因为两党还处于合作的关系,所以也没有摘下来。

即使红军以这样的形式并入到了国民党,八路军和国民党的待遇差距还是很大的。众所周知,八路军当时的条件十分的艰苦,一件军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穿上好几年。脚上的布鞋好多还是老百姓们自己亲手拿针线,做出来的。

可想而知,当时的资源有多么的匮乏。所以在军装制造的这方面,迫于成本的限制,人们只能选择精而简。在设计服装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到服装的实用性。

图丨八路军军装

时代的选择——小纽扣的大作用

面对有限的资源和条件以及战争的要求,那么在多次的改良与发展之后。额头前方的两颗纽扣,在经历过层层的筛选之后被留了下来,那它的作用具体又是什么呢?

别看这两颗纽扣小,其实它的作用很大,每个帽子多上这么两颗小扣子,非但没有增加成本,反而更是节约了资源。它的作用主要就是固定帽耳,帽耳是军帽上面有两个像耳罩一样的布条,横在前额的东西。

因为根据实际情况来说,每一个军人应当会有冬夏两套不同季节的军装,那么这样无疑会加大了共产党的生产压力。本来资源就已经十分匮乏,现在又要生产每人两套的帽子,再加上会有帽子丢失的种种意外情况,这何尝不是一种雪上加霜呢?

图丨影视作品中的军帽

所以,为了方便便捷同时节约成本,共产党人就琢磨着怎么样能够生产出一款,冬夏都能够通用的军帽款式。这样既节省了制作材料,在军人们帽子丢失时,又可以直接补上一顶同样的帽子,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不得不说,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机智的人们确实制造出了一种能够冬夏同时用的军帽。

在冬天的时候,这个帽子可以供军人们取暖,而夏天的帽子则需要行动起来相对于简便一些,于是人们就设计了一个灵活的帽耳,那两颗纽扣的作用正是为了固定帽耳。在夏季天气炎热的时候,将帽耳向上翻,通过两颗纽扣固定到前额处,这样清爽又便捷。

图丨行军

而在冬天的时候,将扣子解开,使帽子两侧的帽耳垂下来,便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现在人们处于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战场上的腥风血雨,大家可能觉得像八路军这么薄的帽耳,好像可有可无。但是实际上,在平常冬季的战斗中,帽耳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

在北方,严寒的夜晚出去作战是十分常见的情况,并且还会经常遇到凛冽的寒风,如果没有这一层布料的保护,那人的耳朵很容易就会被里面的寒风冻坏。

并且八路军的力量和装备力量相对来说还是太薄弱,如果正面对战的话是处于劣势的。再加上八路军的据点都在一些农村的山里,因此红军们便发明出了一种适合自己的具有特色的作战方式,那就是我们后来所熟知的游击战

也正是这个原因,军人们在夜晚的战争不在少数。而我国北方的天气如此恶劣,必须要对军人的耳朵加之保护,而此时此刻帽耳的作用便凸显得淋漓尽致。

图丨游击战

提到日本士兵,大家的印象大多都是手持长枪,长枪的尖峰有白刃,帽子两边又大又厚,鼻子下面有一小撮胡子。

虽然这看起来呆呆的,但是不得不说,他们的军帽确实能够让他们在战斗中更胜一筹。他们的帽子通常是被人们戏称为“屁帘”,虽然听起来比较搞笑,但是这确实体现了他们的条件要远远好于中国八路军。

图丨日军

除了在北方的冬天为人们的耳朵起到一个保暖的作用以外,帽耳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增加帽子的耐磨程度。从抗战时期遗留下来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出来,当时的帽子非常单薄,再结合当时的条件来说也可以理解。

而进行游击战的地点多在一些崎岖的山坡,需要趴下埋伏时很容易将帽儿蹭到产生磨损,这更容易加剧帽子的刮蹭,也就大大的降低了每一个军帽的使用寿命。而帽耳的防护无疑增加了帽子的耐磨程度,可以使帽子的使用更加的持久。

图丨山间埋伏

因为当时中国八路军的条件确实艰苦,所以人们对帽子的要求也不能很高,但是在后来的实践中,人们发现这样的帽子设计确实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因为八路军主打游击战,经常会在深山里行走,所以免不得会有小虫之类的,这个时候将帽耳放下来便可以阻止小虫飞进耳朵,造成不必要的意外。

试想一下,倘若正在埋伏敌人的时候。有一只小虫子不小心进入了你的耳朵里,定力较强的士兵还好,一些小小虫子不足以影响他们。

但是那些新兵们,受到了这突如其来的扰乱,很容易暴露自己的行踪,轻者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严重的话,那就意味着整场战斗的失败。

图丨八路军部队

除了以上几个作用,帽耳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保护好士兵们的听觉。众所周知,战场,是炮火纷飞的场所,枪炮声接连不断,那声音可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战场上除了会给人们的身体造成伤害以外,对人体听觉的损害也是相当大的。而有了帽耳之后,军人们可以在激战的时候可以将帽耳放下来,这样可以减少声音对于耳膜的损害。从而达到一种保护听觉的目的,保护好了听觉以后才能更好地执行任务,完成革命的使命。

就因为这几个重要的原因,在军装无数次的改良与变革后,两颗小小的纽扣一直保留在军帽的前沿,虽然审美不是当时人们所追求的点。

但是无疑,这两颗小小的纽扣也是给朴实平淡的帽子增添了那么些许的美观性,让本来朴素而单调的帽子又增添了些许活泼的气息。不知道大家是否想到这小小的两颗纽扣,竟然有这么多的用处呢?

图丨部队

社会不断发展,但精神仍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

虽然在大家眼里,这帽耳只是简简单单的两条布料,貌似可有可无。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当时的战争背景下,帽耳实实在在地在人们的战争中起到了一个非常重大的作用,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无数次山间埋伏或者是面对恶劣严寒的气候条件,八路军们都不说苦也不喊累,硬顶着这艰苦的条件向上冲。也正是因为这样百折不挠艰苦不摧的品质,才使得他们能够真正的领导了中国的革命,打倒了那些帝国主义以及国内反动势力,带领中国走向成功。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革命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军装的设计发展逐渐稳定下来,人民军队不再佩戴八路军或者新四军的臂章,大家都有了正式的军装。军装的颜色以土黄色为主,军事工具也初具规模,一切发展局势向好。

图丨影视作品中的黄色军装

在1949年,共产党的军装的颜色确定为了草绿色,材料为棉布平整,胸前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胸章,而帽子则改成了解放帽,上面一颗璀璨的红色五角星,代替了之前朴素的两颗扣子,象征着中国解放军。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1950年,我国又对军装做了统一的调整。社会条件变好,所以人们对于军装的设计便越来越适应条件,出现了后来的“55式军服”或者“66式军服”等。

而当时的两粒纽扣的帽子设定,显然已经很不符合当下的社会需要。所以无疑是会被时代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更有利于军人们作战的帽子。

即使现在已经有了更好的军装设定,但是那当年的两粒纽扣,犹如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一直保留在人民群众的记忆中。它代表的并不仅仅是当时人民群众的智慧,更代表着当初那个年代八路军的顽强意志,这样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

图丨现代军装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发货联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推广引流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备注:发货联盟引流学习; 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推广引流技术课程免费分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您可能还会喜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