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尤以民间歌谣最甚。历经千百年的方言情歌足以折射百姓智慧之光。
生活民谣
1
苞米开花胡子搭撒,
小姐爱我我爱她。
小姐爱我年纪小,
我爱小姐一枝花。
(此歌谣写旧时男子想像未婚妻模样所流露的快乐之情)
另有一首歌谣表达得更直接:
山里山,洼里洼,
我到南洼去放马。
一甩鞭子马跑了,
一跑跑到丈母家,
丈母丈人都看见,
就没看见一枝花。
一阵风,一阵沙,
吹开门帘看见她,
粉红的胭脂脸上搽
墨黑的头发红绠扎。
2
酸枣树,叶儿小,
对门有个懒大嫂。
勤吃饭,懒刷锅,
抱着枕头睡懒窝。
看看米汤锅。
唤狗舔,舔不净,
棒棒打狗腚。
3
摘蒜薹,提蒜薹,
一等小妹还不来,
二等小妹来到了。
小妹说,俺跟那大门走,
那儿的狗子龇龇牙,
俺跟墙头跳,
棘子刮了裙子角。
小妹,小妹来到了,
哥哥说,小妹炕头坐,
嫂子说,炕头留着蒸饽饽。
哥哥说,小妹炕帮坐,
嫂子说,炕帮留给我坐的。
哥哥说,小妹椅子坐,
嫂子说,椅子留着客坐的。
哥哥说,你去借瓢米,
嫂子说,这辈那辈还不起。
哥哥说,你去借瓢面,
嫂子说,辈辈世世还不断。
小妹说,俺也不吃那的米,
俺也不吃那的面,俺得走。
嫂子送到锅台角,
妈妈送到大门外,
爹爹送到十字口,
哥哥送到菊花街。
右手探左手,待问问。
小妹多会来?
小妹妹说,爹不死,娘不在,
披麻戴孝外甥来。
(歌谣叙述的是旧时出嫁女回娘家后的受到的冷遇,揭示了小姑与嫂子之间难以相处的矛盾。)
4
石榴开花点点红,
师傅骑马我骑龙。
师傅骑马金桥过,
我骑青龙水上行。
(寥寥四句表达了旧时学徒工期盼早日出徒的愿望。)
5
楸树开花一口钟,
就怕老天刮大风。
一场大风扬长去,
留下枝叶好过冬。
(“十月二十五,就怕大风鼓”。过去的百姓生活条件艰苦,最怵的是冬天的到来。)
6
高豆秸,矮豆秸,
踏着豆秸望秀才。
秀才戴的红缨帽,
姐姐戴的满头花,
嗄嗒嘎嗒走娘家。
娘家做的什么吃?
鸡鸭鱼肉都齐啦。
咱俩喝的(得)小脸红通通(形彤)。
你拉弓,我射箭,
咱两(俩)唱个十月圆。
嫂子拿铁耙,哥哥去烫茶,
小妹说,俺也不喝您的茶,
俺也不喝您的酒,俺得走。
(歌谣生动展示了旧时的一段生活写照。)
7
小槐树,向南街,
对面有个懒大嫂。
起来看看,日头还很早,
一睡睡到晌午下。
老的小的要吃饭,
张大嫂,李大娘,
都上俺家来帮忙。
炒两个碟子,熬了一个碗。
拿起饭挑去送饭,
男的说,
人家送饭都来了,
俺家送饭的才出来。
抓起饭挑就要打,
他女的说,
你不要打,你不要打,
添上一锅水,抱上一抱柴,
三岁的顽童不下怀。
(似乎不完整的一首歌谣,叙述的是旧时农妇的生活片段:给地里干活的男人送饭迟了受到责备。反应出旧时妇女地位的卑微。)
儿歌顺口溜
胶东顺口溜儿歌分为:母戏母;儿戏儿;母戏儿;戏耍谣。
1
草蘼子秸,烧热炕,
爷爷拍板,奶奶唱。
奶奶唱得真好笑,
爷爷拍得瞎胡闹。
(这首是以奶奶爷爷为笑谑对象的儿戏母歌。)
2
小小虫,流河岸,
洗白手,插花鞋,
插了花鞋搁)哪里?
搁了公公床头上。
公公看见欢喜喜,
婆婆看见就要娶。
多会儿?腊八。
谁抬轿?蚂蚱。
谁打鼓?一对叔。
谁吹笛?一对侄。
谁掣床?王大娘。
谁点灯?小蜜蜂
一点一嗤棱。
谁擀饼?老豆虫
一擀一顾踊。
(体物之歌童话谣,滑稽趁韵)
3
小老头,烧火打拳头。
拾个萝卜头,
可嗤可嗤,吃到黄昏头。
(滑稽趁韵谣)
4
老母鸡,啯啯哒,爱吃老黄瓜,
老黄瓜没有种,爱吃香油饼,
香油饼不香,爱吃面汤,
面汤不烂,爱吃鸡蛋,
鸡蛋有皮,爱吃羊蹄,
羊蹄有毛,爱吃鲜桃,
鲜桃有味,爱吃老龟,
老龟告状,告到和尚,
和尚念经,念到山僧,
山僧扒瓜,扒到癞蛤蟆,
蛤蟆凫水,凫到老鬼,
老鬼把门,把到二人,
二人射箭,射到老园,
老园放炮,放到大道,
大道冒烟,冒到西天。
(体物巧语谣)
5
月妈妈,本姓张,
骑着驴,拐着筐。
买点药,擦擦疮,
好了吗?还是这个样。
(海阳)
月妈妈,本姓张,
骑着驴,挎着筐,
专给小孩看口疮。
(莱州)
(体物童话谣)
6
光光花,大喇叭,
街蹓子,在马地下。
东西街上南北走,
听见街上来咬狗,拾起狗来打石头,石头倒把狗来咬一口。
(滑稽反语谣)
7
扁竹草,红根根,
我给老娘纫针针,
老娘给我饽饽吃,
俺给舅母看孩子。
舅母给俺官粉搽,
一擦擦到十七八。
这个女给谁家,
给南园老曹家。
十八个猪,十八个羊,
十八个驴骡排成行,
打开窗,亮堂堂,
打门进来人,打开箱,
红煅子小鞋十八双,
打开匣,红锻子铺盖十八打。
(人事歌谣)
7
月儿堂堂,照见过廊。
过廊满,加笔管,
笔管通,加相公,
相公矬,加宝塔,
宝塔尖,尖上天,
天又高,好舞刀,
刀又快,好切菜,
菜又生,好点灯,
灯又亮,好烧香,
香又多,好过节,
过年又过节,
饽饽开的都大了。
(顶针修辞格巧语谣,环环相扣。胶东称大馒头为饽饽,因发酵过大,蒸出来后往往裂开,称之为“笑”或“开花饽饽”,取吉兆)
8
大豆秸,小豆秸,
踏着豆秸望秀才。
秀才戴着红缨帽,
姐姐戴着满头花。
吱吱扭扭走婆家,
婆家做的糯米酒。
你一盅,我一盅,
喝得脸红通通,
你一壶,我一壶,
喝的得脸赛红布。
(人事生活之歌。表达走婆家快乐生活的人事歌谣。胶东人称糯米为江米或糯米,产稻区有酿糯米酒的传统。)
9
瓜子仁,开南门,
小兄弟,搬姊妹。
天儿短,道儿远,
梳油头,盘龙赞,
戴金花,捎牡丹。
(莱阳)
割罢麦,打罢场,
搬了闺女来歇凉。
(泰安)
(兄弟搬姊妹回娘家的人事歌谣)
10
小金孩,骑金马,
金马不走,金鞭打,
娘家不是穷人家。
吃海参,烧鲍鱼,
还有一碗江瑶柱。
(旧时媳妇告白,人事歌谣。)
11
山鸦鹊,玻璃肚,
我跟哥哥去拾豆。
一拾拾了两袄袖,
爹一把,娘一把,
这把送给姥娘家。
老娘门口一堆砖,
吊得秋千高塞天。
秋千底下一堆灰,
开的花儿有香味。
左手操花头上插,
右手挽了个小秀才。
秀才带的荷包两面绣,
金线绣着九条龙,
九条龙不算多,
一对鸳鸯一对鹅,
一对毛驴吃青草,
一对兔儿上山坡。
(庭院即兴叙事谣)
12
槐树槐,槐树槐,
槐树底下扎戏台。
人家的姐姐都来了,
我的姐姐还不来。
说着说着来到了,
骑的驴子打的伞,
抱的孩子,绾的餐。
(人事生活歌谣。与“拉大锯,扯大锯,姥娘门口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同题议。)
13
打锣了,锣面了,
叫小孩吃面了。
谁擀的?王老三。
谁烧火?秃老婆。
谁打水?小蚂蚱。
谁打油?葫芦头。
(哄侍谣。配合小儿喂食。)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发货联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推广引流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备注:发货联盟引流学习; 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推广引流技术课程免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