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店铺北京布鞋货源在哪里,淘宝店铺北京布鞋货源在哪里找?

(10-03)无畏的青春

李林和刘峰这俩舍友吧,怎么说呢,可能性格原因,我与他们的关系处的比较一般,总感觉他们身上有种类似于清高的东西,平时也有交流,可实在抓不住可以记录的东西,只知道刘峰也是我们温泉县人,李林嘛,连他的家庭住址在哪儿我都不曾打听过……

李志明之前我讲过,是我这么些年来的好兄弟,很幸运的是正式分宿舍时我又能与他在一间一起形影不离的生活了。 除了上课期间我们总处在一起外,周末每当舍友们相约去网吧时,我俩总会走出校园去外面探索“新世界”。

西部文化广场当然是我们的首选之地了,它位于学校西南方向二三百米的位置,这里是博乐市人民休闲娱乐及避难的露天场所,占地面积应该超过一百亩地了吧?(我是按照校园面积与之对比得出的……)广场的西面有一个巨型蒙古包的建筑,市里的大型活动节日演出总会在这里举办。中央是一块很大面积平坦的瓷砖铺设的空地,很多小朋友喜欢在这里滑旱冰。最南边则有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老爷爷老奶奶最爱聚集的地方。北面和东面则是被路沿石分割成面积不一的草坪,中间种植了垂柳,被分割的草坪之间还有一条人造的小河,最有趣的是河边还有一段几十米的按摩脚掌的路面,就是用鸽子蛋那么大的鹅卵石镶嵌在水泥地坪上,路人在上面行走可以达到按摩脚掌的目的。这些草坪加上垂柳向来都是情侣们最爱的聚集地,尤其是夏天傍晚,两人相依在坐在垂柳的草坪上,安静凉快还惬意。西面巨型蒙古包的后方一堵具有彩色浮雕的巨型画像,内容嘛当然有穿着蒙古族服饰的人、马,车在一起迁徙的场景,最右边有对浮雕的介绍,大致的内容是1771年土尔扈特部落东归的那段历史,如今生活在这里的蒙古族据说大多是当时东归的后裔,也是博乐为什么会被叫做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原因吧?这里也为了很多人来此拍照留念最为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外地游客,算是博乐市的地标性建筑了。对了,当初广场的北面入口处还有一个巨型圆形喷泉,并且池底还设有各种颜色的彩灯,听说每到重大节日活动时才会启动喷泉,五光十色的喷泉很是好看(可惜在那里呆了三年我是没见过的)。还有就是广场的东北角靠近白马转盘的那里曾经有一个电影院,学校在这里举行过两场活动,也算是博乐市最早的一个电影院吧我想,后来因为城市规划需要和白马转盘一样被拆除了。我想,那老座影院同样也是很多老博乐人的一段回忆纪念地吧?

李志明和我常来这个广场散步,也可以说是谈心胡侃打发时间吧!毕竟这是距离学校最近的一个类似于公园的休闲地了,起初我俩还在广场南面的运动器材上装模作样的锻炼一番,后来就直接找一个干净的草坪上躺下看广场的美女帅哥了,哈哈,是的,与我们一样无聊的还有本校和四中的男生女生,他们也会选择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时间段来此放松心情。

喵的,再次整理文字时突然想起一件有关于在这个广场的趣事:某天我跟李一起坐在广场上看着一个跆拳道小孩子表演节目,大概是为了打广告的吧?一套表演后那些个中学生模样的男孩子纷纷拿着传单开始向四周人群分发,其中一个孩子跑到我面前来了句:“叔叔,了解吧!如果有需要可以让你的孩子打上面的电话报名哦……”

我呆住了!!我长相有那么老嘛??还未来得及向那孩子发作,他便扭头便跑来了……我指着自己的脸问李:“我很老么?”“哈哈,哈哈哈……”他趴在我肩膀上笑出了泪花,很有种笑的止不住的样子。苍天啊大地,我才仅仅十七八岁呐!!那个中学生模样的小男孩竟能喊我叔叔,一副让我怀疑自己的长相……

新华书店,超市,三元店和鞋店也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新华书店也是我俩最喜欢逛的场所之一,为了提高学习?不不不……这也许大概可能只是我俩潜意识自己这样认为的吧?不过现如今再去想这件事,完全是因为无聊,而且那里空间大,有免费的书籍阅读可以打发时间,最关键的是那里有种文化人学习的气氛想沾染一点吧,还有就是……在那里还常常有恬静带着书香气息的姑娘出没,哈哈,好吧我承认当初的目的并不是那么的单纯!

新华书店位于学校的东南方向,直线距离是超级近的,但是要到实际达那里就必须就需要出校门沿着文化北路向南走,到了白马转盘再向东沿着青德里大街过一个红绿灯就到了,全程不到一公里的样子。新华书店的占地面积应该是全市所有书店里最大的吧?一共有三层,每层的面积约为二百平米(估读的数据并非真实数据)。它的大门设计很有特点,是那种电影里的常能看到的三翼旋转玻璃门(好吧,我承认这是网络搜索的名词,不然我还真不知道它该怎么叫),这是当初市里面蛮少见的大门类型!

图书馆第一层是各类的专业书籍,例如,会计类的,工程类的,计算机类的,外语类的,绘画书法类的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包装进没得中外名著,再就是当时流行的各类文学作品,诸如印象较为深刻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红岩》这两部。在大门口左右还各有一个圆形书架上面摆设的是当时中央领导人的重要文件讲话,算是公务员最受青睐的书籍吧?最为引人注目的当然还要算门口两侧的玻璃货架里售卖的电子商品了,比如当时非常流行的mp3,mp4,英语学习机等等,当然也有即将被淘汰的复读机和随身听和各种英文磁带。对了,那时候好像还有一种更高级点的机器了吧?叫什么点读机?也是一种学习英语的机器,把要学习的课本文件用电脑录取到机器里,然后课本放置在点读机上,用机器自带的笔点到哪里它就会发出那里的标准英语读音(这玩意儿如今看来没啥先进的,可在当时,确是比步步高这类学习机还要先进些呢!)。

新华书店的二层主要是针对各年级学生而设计的,因为这一层摆放的并非全是书籍,有百分之八十都是练习册和考试卷。每一个书架上方都会有一个指示牌,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这样方便学生们寻找他(她)要寻找的课本,在每一个书架上又会细分出各种科目的练习册或考试卷,把每一科目的都放在一起,比如一摞英语考试卷就挨着英语练习册放一起,甚至是高一上下两册都会仔细的分好类。除了这些学霸们喜欢的商品外,还有的就是依然是学霸们喜欢的各种解题书,各种英文听力磁带也是有的。总之,在我眼里一层完全是学霸们的最爱,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这里看一会儿都能坐在书架边上睡着……

新华书店的第三层是儿童阅读室,这里我只来过两三次,还是好奇心驱使无意间闯进来的。花花绿绿的泡沫毯,颜色鲜明的图画书摆满了书架,剪纸,小灯笼甚至是微型的滑梯一应俱全,小孩子满地爬,父母则跟随在左右或坐或躺倒也温馨。感觉这里不像是图书馆反倒是像个游乐场。

至今有点想不通一件事,那就是新华书店每天的客流量确实不少,可买书的人却真的很少,它们的存在究竟靠什么来盈利的呢?不信可以仔细观察一楼的收银台就会得出这样的答案,每十个来此阅读的人临走时有一个会选择买一本两本带走的应该都不到吧?最关键的原因嘛我总结有两点:一,这里的图书都是正版图书,价格与外面书店一模一样的书却高出很多,虽然包装确实精美质量优良。二,随着网络,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读书的途径从传统的纸质书籍变成了电子版的了,可以说这是对书店报刊市场的最大冲击(谈不上毁灭性的打击),不否认还有不少带着情怀坚持读纸质书籍的人群存在,可毕竟还是庞大的阅读群体里的很小一部分。实际上不用通过数据调查都可以知道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人都是为了夏天来这里蹭空调,冬天来这里蹭暖气,毕竟在这里打发时间不会被图书管理人员嫌弃,哪怕是大街上的乞丐也不会被驱赶!咦,话说怎么感觉好多年没有在大街上见过乞丐这个职业了呢?至少有十年的时间了吧?

再来说说另外一个如今众所周知,在当时却蛮稀有的场所超市吧!哈哈,话说当年是真的穷酸样却也可以大摇大摆的往超市钻。超市的兴起也可说就是那几年前后吧,反正在上高中前我是只听说却未曾进过超市的。记得上初中时听闻超市是一种可以自取货物再到收银台结账的大“商店”时我还在脑海中冒出很多疑问,比如:假如有人把货物藏于口袋里,那店家不就亏大了?直到第一次揣着忐忑的心情(忐忑是因为兜里没钱,正所谓“人穷志短”嘛)和诸多问号跟着李志明进了市里的那个爱家超市后才发觉:“我滴个乖乖,啥叫富丽堂皇?啥叫琳琅满目?啥叫门庭若市?这些词汇就是用来形容超市的呀!”锅碗瓢盆,茶米油盐,衣裤鞋袜,文具玩具五金,蔬菜水果肉类海鲜……再看那装修,洁白的墙面,干净的地板,明亮的节能灯,货架上摆放着整齐的货物,而最令人吃惊的是屋顶上每隔几米还镶嵌着一个喇叭,里面播放着当时最流行的音乐,那音量不大影响不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漫步在面积如此广阔的超市里一边挑选货物一边听着优美的歌声是怎样的享受啊!接着看那客流量,每个货架前几乎都有人在驻足挑选,当然这不乏像我俩一样闲逛的“参观人员”,几个收银台前人们有秩序的提着货物等待结账,超市入口每隔几秒都会有人进出……

好吧,如今记录这些仿佛都是多余的,镇上都有好几个大型超市了,也算超市完全普及到了中国大地的每一个城镇了吧!可在当时,还可以称之为“土鳖”的我,的确是很震惊,原来买卖可以这么做呀!李志明显然比我有见识得多,应该不是第一进超市,从他那“闲庭若步”的走路姿势就可以得看得出。把手插在兜里一边偶尔驻足某个货架,掏出手摸摸这,瞧瞧那,有模有样的。而我当时的心理活动与他并不相同,我不需要并且没钱的情况下是万万不会碰那些货物的,生怕遭到店家的嫌弃(那会思维还停留在普通小商店的经营模式),当我把我的困惑讲与他听时,他却龇个牙笑着理直气壮的说道:“咋,没钱就不能超市?谁规定的?不买就不能看看了?这又是谁规定的?”他这么一说好像也有道理哈,于是我也学着他装模作样的“挑选”商品,每次到收银台时,正好也是出口,往往我俩都会轮换着买俩雪糕去收银台付账,虽然有无购物通道,哈哈,多少有点弥补心中的愧疚那么点意思吧?啊,再回忆起当时的五角钱的雪糕,真香……

三元店如今在大街上已经很少见了,消失是不大可能的,毕竟无论处在什么时代,始终有那么一部分处在最底层的消费群体。按照如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三元店已经愈发的难以生存,总感觉(个人观点)要不了太久这种店面即将被淘汰,所以还是用些许文字来记录一番罢!通常这种店不会太大,一间十多平米的房间就可以开一家像样的三元店了,围绕着房间的墙壁摆上一圈三层到五层的货架,中间的位置还可以再摆一排,如此一来便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空间来摆放货物了。货物的品种也是相当丰富,什么钱包发卡钥匙扣啦,本子圆珠笔橡皮擦啦,各种小五金诸如螺丝刀,老虎钳,电胶布等等。它们的特点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三点:价格低廉,产品粗糙,货品丰富。其实这也蛮好解释其中缘由,首先,这些店并没有指望赚高端客户的钱,他们的目标客户是那些最底层的消费者,货物在3元到10元的价格区间可以吸引很大一部分消费者的眼球(虽然叫三元店,可实际上里面也有蛮多超过三元的商品)。其次,来此消费客户群体往往也能理解一份价钱一分货的道理,原本也没指望那些商品可以有多么优秀的质量,基本上都是抱着能用就行的心理准备而购买的,再加上当时的国家大环境就是轻工业发展正旺,很多的商品都是内地小作坊里造出来的,质量怎可能有保证?最后,这个货源当然是从如义乌武汉汉正街这样的小商品批发城市二来的了,而且我感觉这种三元店的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也是由内地传过来才火起来的。那个通讯还不是发达的年代,很多行业都是内地发展了很多年已经相当成熟后才会渐渐引入新疆,然后遍地开花的。

我跟李志明呢也算三元店的目标客户,时常我俩没事儿干了就会踮着脚侧着身子挑选我俩需要的货物,比如三元钱一版十只的碳素笔芯,平常的商店可得一块钱一只呢!虽然字迹显得有那么点淡,可并不影响正常书写。再比如三元钱好几根的牙刷,肥皂,毛巾等生活用品,从质感上说实话也没那么糟糕,完全满足生活上的需要。来这里很多的时候像是在“淘宝”,大概率是可以淘到非常不错的商品的,当然,偶尔也会有看走眼的时候……记得有次我在货架前看到了一件电热丝加热炉,规格约有普通碗口那么大吧,看起来还是蛮精致的。恰巧那会儿父亲又喜欢饮酒饮茶,用它来热酒烧茶倒挺好,为了讨好他,我省吃俭用花费了10块钱将它买下,结果,这家伙在家没挺过一个月就“罢工”……

鞋店说实话都是陪着李志明去的,我压根不喜欢逛服装店和鞋店。我平时的服饰穿原则就两点:舒服,耐脏(所以我向来不穿白色的衣服和裤子,黑色的最多,我很不喜欢穿那些花里胡哨的……)!因为衣服从记事起就总会有各种村子上关系交好的人家或者父母的亲戚送来他们孩子穿小了或者不穿不穿的衣服,买衣服这样的事情除了每逢春节才会买两套新的,平时就穿那些个别人送的衣物,这里并不是煽情哈,一来当时的家庭条件的确不好,二来感觉也没啥丢人的,至少我穿着那些衣物从未有过自卑感,相反,我觉得废物利用蛮好的。至于鞋子嘛,别人也会给,可以我通通不喜欢穿,或者说穿不惯,我还是很喜欢穿母亲冬天手工拉的布鞋,可惜的是到了初中那会儿母亲再没有时间为我做布鞋了,不过好在当时的老北京布鞋已经相当的普及了,关键是还便宜,于是老北京布鞋成为了我时常出行的最佳“拍档”。

不过这种买的老北京布鞋真的没有母亲做的那种布底子耐造,尤其是鞋尖的位置,每次新买的布鞋穿了不到半月,两只脚大拇指大拇指的位置就隐隐有隆起的迹象,再坚持几天就必然是俩洞!好在当时也没觉得有啥,偶尔有同学提醒或者挖苦我时,我总是笑着解释道:“凉快!”还有就是这鞋子穿久还会在脚心或者脚后跟底部,也可能是自己的走路姿势不对?每走一步都会在重心的位置磨一下鞋子么?这事儿说出来蛮尴尬的,几乎没人知道我的布鞋常常会被磨出俩窟窿,其实夏天还好了,顶多里面近进些沙土,洗勤点也勉强能用。最受不了的是冬春交替之季,妈耶,从宿舍到教室不过二三百米的距离,踏着雪水飞奔而去也能感觉俩脚掌湿漉漉的,好在根本没人能看得出我的窘态。

喵的,又跑题了……

高中时代嘛,人与人之间的攀比越来越明显了,与小学,初中不同,虽然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可不同的地区的学生家庭条件参差不齐,富裕些的家长肯定也想让自己的儿女在学校长面子不是?平时大家都穿校服,唯一能够显摆的当然是鞋子了,于是当像李宁特步安踏这类名牌现在某个班级里时总会引来短暂的轰动,这样的品牌鞋店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在这个城市落了户。李不知为何对鞋子有种痴迷的态度,据我对他的了解,他并不是那种喜欢与人攀比的那类人。难道是因为那样的名牌穿着真的很舒服?这个问题我俩好像也讨论过,当时他是如何作答的我已经忘记了,我只记得有一次我跟他坚定的表过态:“切,我这辈子都不会穿运动鞋,看着难受!”他嘲笑我:“这你说的哈,我记住了,别说那么绝对好嘛,一辈子还长着嘞!”有关于他对鞋的痴迷的记忆还真有一段特别清晰,不过那应该是高二的事了吧?有一次我们三个(另一个是张凯博,另一个超级好的兄弟)一起逛街,他路过某个鞋店,他被橱窗里的鞋深深的吸引到了,硬生生拉着我俩陪着他去试穿。嘿,从店里出来后对我家激动的说:“我要存钱,一定要买下这双鞋!”我俩也只是当他说笑,因为在我和张眼里那鞋可不便宜。谁知过了俩月后的某一天神秘兮兮的把我俩叫到操场上,然后露出嘚瑟的表情让我们瞅他的新鞋。我差点晕倒:“你真舍得呀!”要知道,那一双运动鞋,250元!!顶我一个月生活费了!张给我使了个眼色,瞬间会意了,哈哈,一人一脚踩在他的新鞋上,好像当时挺流行踩新鞋这一奇怪的举动,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传下来的,也不知是不是有什个说法,反正当时同学之间都这样……

再次回到宿舍生活这一话题吧!

如今反过来回忆306室的高中宿舍的生活难免多了不少感慨,哎,时光荏苒,不再是当初的少年啦!

毕竟刚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嘛,大家都想在成绩上有所突破,每个舍友在学习态度上都有种“你追我赶”的积极性,所以在当时每个学生人手一把三元店买来的手电筒或者led小台灯,哈哈,没错,就是那种可以趴在被窝里“艰苦奋斗”读书的便携“神器”。宿管每天过了12点便会准时关灯,而精力旺盛的我们怎可能那么老实的按照他们的意愿去睡觉呢?这时我们便拿出白天已经充满电的小台灯,没写完作业的就趴在床上继续补作业,写完作业的就拿出在书店买的小册子背公式记单词(当时特流行一种巴掌大小小册子,上面全是一些数学物理化学常用公式或者某英文单词,因为小巧便于携带方便随时随地的学习,所以也可以称它为口袋书罢),那场景在古代应该用一个“挑灯夜战”的成语来形容也是十分恰当的。 好吧,大概也是从那个时候,我那视力标准的5.2的眼睛也变得近视了……

不知道其他人的高中宿舍夜生活是怎样度过的,可在当时我们宿舍男生们很喜欢听当时的深夜广播,内容有些惊悚,那就是主持人每到凌晨12点半便开始播放鬼故事!!应该是提前录制好的节目,讲述人惟妙惟肖的模仿故事人物的对话,再配上有些幽暗的背景音乐来烘托气氛,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大伙们屏气凝神的听着不敢发出任何声音……突然,背景音乐画风一转,瞬间变得尖锐而渗人,吓得我们汗毛立起鸡皮疙瘩散落一地。这时总会有舍友冲我喊道:“代磊,把收音机关掉撒,太特么吓人了……”这时也总会有其他舍友跳出来反对:“别关……再听一会儿……我感觉蛮……蛮刺激的……”就这样,大伙儿又开始凝神屏气的静静的听着故事的走向,又突然画风一转,再次重复上面的对话,话语中带着无奈和恋恋不舍直到鬼故事完全结束……

是的,没错,这个给舍友们带来紧张刺激感的收音机是我的,在没有购买mp3之前,它是我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家中电器”。说起来这台收音机对我来讲还的确意义非凡,那是我利用上高中前的那段假期,花了半个月跟着父亲打下手给河对面的吴二运大哥家盖了两间房子,父亲买来作为我的升学礼物送我的。那是一款德生牌收音机,至今还记得它的样子,银色的铝合金外科,巴掌大小,有一块黑白数字显示屏。小巧便携是它的优点,但缺点也十分明显,那就是在农村并不能收到广播,城市里却非常好用。

这台收音机给我带来太多的回忆,绝大多数的夜里为了不打扰舍友我都会带着耳机独自享用。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每天的凌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会播放一档叫《夜空守望者》的节目,主持人林白时常在岗,偶尔也会有姚科青音还有雨婷。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青音的主持风格。在那之前她主持的《神州夜航》和后来的《千里共良宵》也十分喜欢,若是没记错还有一档《情感音乐吧》我也十分喜欢。她的声音温柔清新婉转动人,讲起话来很容易把听众带入某种情绪,每天她都会读大家写给她的信件,多是诉说着写信人的情感苦恼或生活琐事,而她也会在线为来信者解读他们的各种问题,总感觉她的回复有理有据仿佛信手拈来般的容易。有那么一段时光,我的生活一团糟,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总是灰色的,消极的,于是我也给青音姐写了一份长达四张的书信,也可能是心里有所寄托吧,虽然后来她并没有在广播里读我的信件,也没有回复我的问题,可从那之后我很快就恢复到从前了。

林白的听众大多数应该是各高校的学生吧我想,因为他所讨论的大多数话题都与高考,理想,信念等有关,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两年每逢高考临近他都会讲些有关高考的话题,好像还有个节目名字叫《高考总动员》?因为他与其他主持人温柔甜美的主持风格不同,他讲话干脆利落直截了更有种大哥哥的做派,很容易拉进听众的距离调动他们的情绪,再加上他说讲的很多故事相当励志,俘获了众多的学生党的支持和喜爱。

姚科和雨婷嘛主持的次数颇少,好像只是偶尔会来顶班吧,他们都有各自的栏目吧应该,当然风格也是不同的,就具体不讲啦!必须要提到的是,他们的总会用超好听的背景音乐作为开场白(其中我喜欢的是那首《琵琶语》),然后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温柔的来一句:“今天是×年×月×日的凌晨×分,大家好,我是今的守望者某某某……”接下里就是聊那一晚的话题,每隔一段时间主持人变会放一段好听的音乐,也算是给听众的奖励?或者是留给听众思考话题的时间?总之,听那些音乐是真的很享受。隐隐记得,有天夜里带着耳机听到了那首《同桌的你》回忆起与初中同桌李静的点滴故事后还鼻子发酸没出息的偷偷流了泪,哈哈,也算一段囧事吧!

应该说每个宿舍总有那么一个超爱锻炼身体的健身达人存在才符合剧情,但事实上……我们宿舍还真没有……可隔壁宿舍有哇!记得他们宿舍有个“猛男”,名字早已记不得了,健身器材可以说相当丰富,像什么杠铃呀,臂力器呀,拉力器,握力器啥的他都有。之所以想记录这一段故事是因为就是这货让我经历了一场终身难忘的瞬间!男生宿舍之间一般关系处的都蛮和谐的,混熟了相互串门也就显得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了,偶尔跑到彼此宿舍坐床边吹吹牛既拉进了感情又打发了时间。一天晚自习下课后,我正趴在宿舍那张破课桌上埋头补作业,这位健身达人又跑来吹牛皮了,只见穿着流氓背心故意露着那两块肱二头肌,手中还握着一个臂力器大声冲我门喊道:“看,今天我买了一个新的二十公斤臂力器,谁要来挑战下我?”舍友们虽然早就对他的显摆见怪不怪,为了不让他一个人太过冷场,还是礼貌性的寻声看了一眼简单的夸赞了一番然后各忙各的了,我是那种见不得别人太过尴尬的“善人”,故意一脸不屑从他手里接过那臂力器做出要挑战他的样子:“呦,这新的分量就是比感觉比之前的要重哈!”这货一下来了兴致:“你做,我看你做几个!你做一个,我就能做俩!你做十个,我就做二十的!”还别说,虽然分量上究竟是否真的重些我并不清楚,那是没话找话假客套,可这新的臂力器握着的确比他之前的费劲许多,我费了老鼻子劲握了不到十个吧?(说实话,从小到大我的的体格虽然瘦小,力气还是有些吧,可能与常年跟父母干体力活练就出来的吧?)然后把臂力器还给了他,这货也是被惊到了,他万万没想到平时都不怎么锻炼的我这样的菜鸟竟然也能握这么多下。撸起袖子,额,不,是做了一个撸袖子的动作,开始在我面前臭显摆“一个,两个,三个……”对于他这种“骚操作”我们大伙儿都习以为常并没有围观,由他嘚瑟秀肌肉我们该干嘛干嘛,我当然是继续低头补作业。没一会儿就听他咬牙切齿直喘粗气:“十五,啊……十六!十……七……十……”显然,能够握二十下估计也是他的极限了吧?就在我听到他即将报数做完第二十个的时候准备抬头时,突然一阵冷风从我脑袋前的那一撮头发划过!神马情况?当我疑惑的看向他时,他也满脸惊恐的看向我……瞬间我就明白了!!我这脑袋这特么差点被他干报销呀……

原来,臂力器两头有两个环形的带子,锻炼时需要将两个手腕套在其中,为了防止锻炼者因体力不支而脱落将握力棒弹飞出去误伤他人。这货尽然没戴,而他又恰巧在我的正前方面对我握他的新玩具,又恰巧体力不支,一系列的巧合差点让我脑袋开花……至今我记得当时瞬间明白了原委后我的身体反应:出冷汗!心跳加速!胳膊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起了一层小疙瘩!短暂屏气两三秒!这是人在受到外界惊吓时产生的正常生理反应,体内的自我保护机制瞬间被被唤醒。我已经忘记是否对他破口大骂了否?大概是发了彪?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那一瞬间我着实被吓到了,可想而知那硬邦邦的臂力器脱手一瞬间的力道有多大?若是真的碰到脑袋,不开花估计也得半残废,搞不好变成个植物人也不是没有可能,倘若刚好划到眼睛,那必然是废了,我能不怕么?

那货也是吓呆了,直挺挺的看着我,过了好一会见我没事儿,笑嘻嘻(多半也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恐慌吧?)的推开门走了……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发货联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推广引流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备注:发货联盟引流学习; 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推广引流技术课程免费分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您可能还会喜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