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去库存是谁提出的_李,涨价去库存什么意思?

“涨价去库存又开始了”、“楼市又要重启火热了”、“买房要趁早”……这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全国一百多个城市绞尽脑汁松绑调控“救市”后,很多人对房地产的直观感受。

大家有这种感受,我们并不感到意外。毕竟当前的市场环境和去年下半年有天壤之别,简单来说就是,政策市场已经从去年下半年的“寒冬”更替为今年上半年的“盛夏”——限贷、限购、限售等过去调控时过度依赖的手段,现在统统都被抛弃了。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房地产调控出手次数超300次,创历史最新纪录。具体而言,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共有170+省市加入了楼市松绑阵营。其中23城放松限购,32城放松限贷,13城放松限售,43城财税托市,超20城降低首付,超15城提高了公积金贷款额度等。

相比于收紧调控时很多城市只会千篇一律的做法,松绑调控时,很多城市则把“创新”玩到了极致。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1、5月以来全国已有近10城出台“一人买房全家帮”的公积金政策。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六个钱包”的升级版本,不仅掏光长辈们的公积金账户,还要绑定其30年的贷款;

2、广西玉林,房子下乡,鼓励农民进城买房——房子虽然动不了,但是农民动得了,鼓励农民进城买房,不就是房子下乡吗?

3、为了抢人,很多地方都在独创增加购房资格的新办法:郑州,直系亲属老人来郑养老的,子女可以获得一个购房资格;无锡,凡是能提供在读证明的大学生就能获得一个购房资格;沈阳、南京、东莞、杭州、成都等,多生孩子可以多买房,二孩或三孩家庭,允许新增购一套房;

4、长沙,以租换购——开展“盘活存量房供作租赁住房”试点,简单来说就是鼓励存量房出租,比如如果你在长沙有一套房,租出去(租期不低于10年)就算无房,就不再受限购政策约束。

基于此,有人评论称,现如今很多城市“松绑调控”时积极的模样,再次给人一种“终究是我错付了”的感受。

这话不假,本轮调控始于2017年,到今天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事实上,从一开始很多人就盼望着调控能长时间坚持下去——即使调控不把房价彻底打趴下,但只要调控尚在,投资炒房的行为就会收敛,房地产行业也会逐渐回归理性,刚需买房的希望会越来越大。

谁曾想,楼市刚刚熄火了一年不到,就又要开始全面刺激了。

楼市“涨价去库存”真的又开始了吗?

首先,受购房者持续观望、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压力大等因素影响,很多城市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库存消化确实不给力,积压了很多库存。

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5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4%。而商品房广义库存量更是高达38.4亿平方米,可以满足近1亿人的居住需求。库存严重积压,侧面也说明了开发投资依然比较冷。

和房价走势一样,各大城市之间的库存也呈现巨大的分化:杭州、南京、合肥、东莞、深圳等城市,库存去化周期不超过10个月,其中杭州只有4个多月,新房供应严重“供不应求”。同时很多城市的库存积压程度,远超想象,广西防城港库存去化周期高达152个月,库存房足够卖12.7年,哈尔滨去化周期144个月,长春130个月,呼和浩特104个月,大连、宝鸡57个月,珠海的库存也需要消化42个月。

综上所述,当前时期很多城市确实到了“全面去库存”的关键时期了,因为库存大幅积压,弊端是非常明显的:一,新房供应远大于需求,利空房价——房产供应过剩,住房消费需求疲软,房价降价成为必然;

二,库存积压会造成新房子需求大幅萎缩,进而会导致商品房销售受阻,开发商回款困难,最终还会导致开发商拿地不积极,影响土地拍卖;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是,较大的库存压力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归根结底是,房地产市场与消费、投资、生产及金融等多个领域密切相关,影响面很大,主要是三方面影响:1、大量库存积压,会造成资源浪费,库存长期无法消化,还可能拖死开发商,最终造成楼盘烂尾,继而影响地方经济、税收,甚至是就业等方面;2、库存积压会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收回贷款,这不仅会增加银行的不良资产,同时还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

其次,综上所述,库存积压弊端重重,各地方、开发商们自然会急于“去库存”,尤其是一些人口常年流出的三四线城市,库存去化压力更大。但面对高企不下的库存,真的可以靠“涨价实现去库存”吗?

有人可能会说,“涨价去库存”屡试不爽,根本原因是中国人买房,买涨不买跌。房价上涨意味着房地产预期充足,买房后可以凭借房价上涨房产升值赚取巨额财富。也有人会说,2014-2017年,全国很多城市就是通过“涨价实现了库存回正”。

对此我们想说,这一切都是自欺欺人。14-15年,恰恰是楼市最不景气的时候,彼时很多城市的库存都需要3-5年才能消化完,开发商为了卖房,各种招数用尽,地方也成了热锅上的蚂蚁——降利率、降首付、发放购房补贴公积金贷款等大招尽出,但是终究未能吸引来买房的人。2015年末,楼市库存高达7.2亿平,创新高。

后来为什么实现了“涨价去库存”?因为推出了棚改货币化补偿政策,大量资金涌进三四线城市,拆迁不再发房,而是发钱,拆迁户不得不拿着钱到市场上去购买商品房,这就是典型的创造需求。棚改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箭双雕,既解决了地方拆迁没钱的问题,又解决了没有购房需求的问题,还最终解决了购买力的问题。但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我国的居民杠杆率暴增,由2014年的不足50%,飙升到2021年的72.2%。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5月以来,随着楼市调控不断松绑,很多城市的新、二手房成交量热起来了,房价也环比上涨了。比如合肥、杭州、成都、南京、天津等。其中合肥5月份二手房成交量(1890套)环比上涨超过64%,二手房成交均价环比上涨2.0%。

如此密集的政策宽松刺激下,楼市当然会有所回暖。很多人不知道的一个事实,但这仅仅是环比数据,同比来看,其实5月份合肥的二手房成交量不足去年同期(2721套)的70%。这说明当前的市场,仍然在底部挣扎,尚未回到正常水平。换言之,政策刺激并没有让市场立马反弹起来。

一句话,“涨价去库存”根本就无从谈起,市场连常态都没恢复,现在就想着重启火爆,还想复制前几年的疯狂,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我们接下来想告诉大家的另一个事实是,当前真实的市场行情是,投资客正在集中抛房!

从各地发布的二手房挂牌量数据来看,5、6月份趁着楼市放松,加速甩卖房产的人,真的不少。5-6月,二手房挂牌量超过10万套的城市有11个,其中杭州挂牌量最高,截止到6月9日,全市二手房挂牌量约22万套。和年初相比,5月底杭州的二手房挂牌量激增了4.95万套,517新政后半个月,杭州二手房挂牌量就增加了2.5万套。成都和天津的二手房挂牌量分别高达16.65万套和16.89万套,也即将冲破17万套,5月份,二手房挂牌量增幅都超过了5000套。

政策趋于宽松,信贷、限购、限售等措施都迎来利好,为什么二手房挂牌量会激增。答案很简单,前两年高位接盘的炒房投资客,现在都在忙着抛房——楼市向来都是如此,当你觉得机会到来了,拼命往里冲的时候,有些聪明人就趁机套现离场。只是这一次,“抛房潮”现象不是极个别城市,而是席卷全国。

为什么当下“投资客正在集中抛房”?原因我们早就说过了,老百姓没钱买房了,杠杆加不动了。现在各种刺激、各种救市,本质上就是“竭泽而渔”。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家庭的负债率已经高达近70%,过去12年攀升42%。这是什么概念?负债率已经见顶了,而且很多居民的负债率是“亚健康”的——手里的现金,还房贷撑不到半年,资产配置极其不科学。这种情况下,还降首付比例、降利率刺激购房者去加杠杆,结果不言而喻。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房地产仍然是支柱产业,是经济的压舱石,所以为了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去库存是必然之路。但鼓励农民进城买房,显然不现实。特别是短期的通过降首付、降利率、发放购房补贴等各种方式刺激住房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这无异于“饮鸩止渴”。真正地推进城镇化,盘活楼市,应该是让农民工市民化,打破农民工进城门槛,解决就业问题,让农民工在城市扎下根,然后才是买房消费,现在是本末倒置。

一言概之,“救市是一场持久战”,所以目光必须放长远,各地不仅要刺激,还要搞配套设施建设,要推动产业与就业的聚集,重视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既要让居民买得了房,也要让居民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这是一个良性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让谁“接盘”房地产库存。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发货联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推广引流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备注:发货联盟引流学习; 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推广引流技术课程免费分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您可能还会喜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