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渠道是什么意思,KA渠道是什么?

来源:第三只眼看零售 作者:张思遥

近几年间,快消品市场中诞生了不少新品牌。其中有开创了细分品类的创新品牌,也有受到年轻消费者关注的网红商品。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品牌基本都是以淘宝、京东抖音电商等线上渠道为主要阵地。在大多数实体零售商超中,顾客很难买到新消费品牌。

对于实体零售企业来说,上述现象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线下场景中的品类差异化、细分化程度难以提升。例如在咖啡品类中,线上渠道已经细分出速溶咖啡粉、挂耳鲜咖啡、胶囊鲜萃咖啡液、袋泡鲜咖啡、冻干咖啡等多个细分品类。但线下渠道目前还是以速溶咖啡粉、瓶装咖啡为主。二是线下渠道中部分商品品牌老化,不易吸引年轻消费者。比如说线上渠道中热销的轩妈、永璞咖啡、拉面说等品牌,其五成以上销售占比均为线上渠道贡献。

那么, 出现上述情况,是因为实体零售商与新消费品牌双方无意对接吗?

《第三只眼看零售》多方采访后发现,实际上恰恰相反。铺设线下渠道是新消费品牌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避免“昙花一现”的必经之路。随着实体零售企业对优化商品结构、提高差异化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接新消费品牌也成为零售企业的重要工作。

例如从2021年6月开始,湖南区域龙头步步高将重点打造商品差异化,要求门店做到与当地其他企业商品差异化率达到50%,每个月汰换4%-5%的末尾商品。同时,步步高还计划拿出1个点的利润做新品研发费用,进一步强化商品力。

也就是说,新消费品牌难以进入传统渠道,已经成为双方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零售企业结合企业特性、区域限制、以及采供模式等多个维度,先理清楚不同企业面临的具体问题,再针对性引进能够提升销售额、吸引年轻客群的优质商品。


毛利空间是直接争议点

双方“算账方式”不同


实体零售商对接新品牌过程中产生的核心争议点,是因为双方采用了两种算账方式。表面上看,这是双方就毛利空间难以达成共识。但究其根本,则是流通体系变革中的阶段性问题。

首先从直接收益来看,由于大多数实体零售商仍然将促销费、进场费条码费作为其利润来源,而新消费品牌主要执行裸价模式进场,通常没有费用支持。那么,在传统零售企业彻底改变采供模式,取消进场费等费用之前,上述争议就会演变成关于“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费用转移。

具体来说,在大多数零售商常规商品采购流程中,主要是根据采购体量大小,与不同层级的品牌经销商对接。经销商体系在售前主要确保了区域价格保护,从而避免不同采购价格的区域窜货,损害零售商利益。其次在采购过程中,经销商能够接受零售商的账期制度,并为其提供仓储、促销费用及人员支持等附加价值。即便零售商出现滞销问题,多数经销商也会有退换货制度来降低零售商损耗压力。

在此背景下,零售商与传统品牌对接时,即可接受相对较低的毛利空间。例如江西一位区域零售商负责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我们和联合利华宝洁合作的毛利非常低,在10%以内。但是它们有很多促销费用支持。也愿意交进场费、条码费、促销费。新消费品牌一般都是裸价进场。为了保证利润,我只能要它50%以上的毛利空间。”

按照上述零售商测算,这50%毛利中的一大部分会成为促销费用,通常会占去30%左右。余下20%毛利,零售商还要平摊滞销损耗、排面损失等费用。最后剩下的毛利率会在15%左右。换句话说。这类零售商是让新消费品牌从采购价中承担了进场费等费用。

另一种情况是,部分有意培育新消费品牌的零售商不收取条码费等费用。但由于客群结构限制、新品牌的品牌认知度较低等问题限制,类似零售商会要求新消费品牌比同品类传统品牌定价更低,从而以价格吸引消费者。

“因为新品牌也就是小众品牌。越是小众品牌它流量越小。如果定价较高,就把消费者推得更远了。所以我们在定价毛利上面,新品牌要比传统品牌的定价毛利低十个点左右。”湖南一位大卖场采购负责人向《第三只眼看零售》解释称。

但对于新消费品牌来说,由于线下零售的出货量较为分散,因此也很难从出货价上给出更大让利空间。最终使得毛利问题成为双方无法顺利对接的核心难题。

其次从长期角度来看,传统品牌是通过线下渠道铺货完成新品上市,提升消费者认知。而新品牌是先在线上集中爆发,打出品牌知名度,再扩大销售渠道。区别之下,实体零售商实际上没有拿到适合自己的经销方式,因此只能通过降低毛利引进。

这使得目前不少零售商针对新品牌执行“快进快出”的政策。零售商只是将新品牌作为吸引年轻消费者注意,提高差异化认知的机会性单品,而不是作为“毛利贡献品”长期培养。

同时,零售商由于线下陈列位有限,单店客流量也有上限,因此在试错机会、新品培育空间上与新消费品牌也存在不同逻辑,包括转化率、竞争难度均存在差异。

举例来说,一位区域零售企业测算后表示,其单店来客数的新品牌购买转化率约在1/100左右。线上品牌新品牌转化率要低于1/10000。但问题是,线上平台拥有海量用户,且销售渠道更为聚焦,主要是以官方旗舰店为主。最终算下来,线下区域零售企业出货量即难以撬动新品牌更多资源。

同时,对比传统品牌、新品牌来看,由于传统品牌区域经销体系支持,零售商通常只需要与同区域零售商竞争,零售价基本可以由零售商根据自身促销需求设定。这时候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零售商采购谈判能力、采购体量、消费者黏性等方面。

但在新品牌中,零售商不只需要与同区域品牌竞争,更要面对线上平台等渠道。尤其是在“双十一”、“618”、直播带货等场景中,线上平台的新品牌销售价要大幅度低于线下渠道。因此如果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实体零售商超即难以顺利引进新消费品牌。


新品牌铺货能力难保障

细分新品类更易突围


当前大多数新消费品牌,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线下经销体系。但为了与线下渠道实现“破冰”,也有部分新品牌及零售商尝试对接。在此过程中,双方遇到了商品生命周期缩短、铺货能力有限、同质化显现等诸多问题。

多位零售商负责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新品牌的商品生命周期要短于传统品牌。这就导致零售商花费时间精力、在损失毛利下引进的新品,上架不久就“过气”了。

莫小仙创始人王正齐也曾公开表示,“当前中国互联网品牌处于快速迭代周期,每年“618”TOP榜单中的品牌都在大幅变化,10年前的新品牌可能现在99%都已经消失了。今天上了,明天掉了,后天没了,很多新品牌可能都是这个样子。”

对于线上平台来说,平台赚的是流量费用。新消费品牌为了向市场推广,会支付大笔费用购买流量。这意味着,即便上一个品牌被淘汰,也会有下一个品牌补位。但在实体零售企业中,网红商品的迅速衰落,就意味着业绩损失。

同时,新品牌由于没有经销体系,在仓储、物流、铺货以及垫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短板。

这一方面是受制于新品牌的管理能力。相比较线上平台以大仓统一发全国的模式来说,铺设线下渠道需要新品牌同时关注数百家门店的库存动态、临期管理、配送履约、售后促销等多个维度。管理半径、管理力度都会放大上百倍。

另一方面,成本问题也是限制新消费品牌建设线下销售网络的重要原因。“由于没有经销商进行区域整合,多数新消费品牌在物流成本、终端服务等运营成本方面,短期内都无法形成规模优势的。你看元气森林做直营总是亏钱做的,他一旦形成规模就会想要盈利,所以他还是需要找经销商。现在元气森林招了很多原来农夫山泉的人过去,大面积拓展经销商网络,最终还是回到了传统方式。”一位区域零售企业采购总监分析称。

植物奶每日盒子创始人樊树星也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如果要向下铺设渠道,每日盒子首选是通过总经销商对接,通常不会和渠道直签。

“经销商是线下流通中的必备环节。除非说零售商愿意现货现款,那我有可能去签。但这是不可能的,那我就需要中间有垫资和配送的环节支持。我们不能说铺了这么大的渠道,全靠自己去扛账期?有人给你承担账期,不是银行就是经销商。”樊树星表示。

此外,新消费品牌的同质化问题也在逐渐显现。这也成为新消费品牌难进传统渠道的重要原因。零售商更愿意引进新的细分品类,而不是同品类中的新品牌。

步步高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我们选新品牌最看重它能不能真的去看准一个细分市场,并且在细分市场还有独特优势,满足消费者不一样的需求,我们才会引进。”

因为,新品牌的优势是要能带来产品升级。否则就无法为零售商带来更高的溢价空间。比如说同样一款矿泉水,传统品牌能卖到三块钱,新品牌一没有规模优势,二没有差异化卖点,最低也只卖到三块钱。这对于零售企业来说,销售成熟品牌的市场推广成本实际上更低,也就不会冒险引进新品牌。

但如果是植物奶等品类,由于产品差异化较强,而且定价要高于普通乳制品。这就有可能帮助零售商提升综合毛利率,进而打开线下市场。

同时,瞄准细分品类,意味着该品牌针对的消费人群更为聚焦。那么,如果该人群是类似于健身人群、年轻女性、母婴群体等具有风向标意义、低替代性特点的特定人群,就有可能帮助零售商打开细分市场,优化客群结构,从而引导零售商长期培养该品类。【完】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发货联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推广引流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备注:发货联盟引流学习; 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推广引流技术课程免费分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您可能还会喜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