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德津市市发改局对市委第二巡察组巡察发现反馈的公务用车不规范、油卡使用台账登记不规范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改。不久前,津市市委第二巡察组在巡察过程中竟发现市发改局一辆58L油箱的公车,加油卡对账单上却显示同一天加了73L的油?这是怎么回事呢?
2021年11月16日,常德津市市委第二巡察组进驻市发改局开展巡察,巡察人员了解到津市市发改局给公务用车都办理公务油卡,并明确规定油卡只能用于公务用车加油。调查人员在调阅车辆、油卡管理台账时发现,登记的数据虽然很详细,可调取的加油卡对账单上一组数据却格外引人注意。
津市市委第二巡察组刘致廷:数据显示,津市市发改局仅有一辆公车,加油卡记录显示在2021年4月13日,同一天的9时21分、9时22分分别加油342元、300元,短时间连续加油,且该车油箱最大容积为58L,但两次加油折算下来共计加油量为73L,超过了油箱实际容积。
为了摸清事情真相,巡察组兵分两路。一组到加油站调取该加油卡2018年以来的加油记录以及2021年4月13日当天的监控录像;一组到津市市发改局深入了解公车配备及使用、公车加油审批等工作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私车公养、违规报销等问题。
进一步掌握情况后,巡察组找来了公车管理相关负责人孟某来了解单位公务用车及油卡的管理使用。
津市市委第二巡察组田婧:孟某介绍说“超过城区范围才能派车,公车加油卡平时由办公室专人负责保管,需要加油的时候就找办公室拿”。我们追问他“公车加油卡有没有给私车加过油?”,他否认说没有。
真的没有问题吗?见孟某没有说实话,调查人员直接把调取的一段视频录像放给孟某看。监控录像显示2021年4月13日,该油卡同一时间段先后给不同两辆车加油使用,而且都不是单位的公车,这又是什么原因?
在反复认真确认视频后,孟某终于说出实情,有一天津市发改局几名干部突然要下乡,因为情况比较紧急,局里车不够用,租车平台要走程序,时间来不及而且费用比较高,于是就决定临时用了干部车辆。然而用车的两个干部是事业编制,没有车补,用车后也不能报销,津市发改局就按照实际里程用公务油卡给他们加了油当做租车费用。
津市市委第二巡察组组长肖晖:虽然事出有因,当时想着方便办事,但不管原因如何,这个行为不符合规定,存在廉政风险,万一有人钻空子‘私车公养’怎么办?我们巡察组人员严肃指出了这个问题。
对津市市发改局公务用车使用管理规定执行不严,公车制度建立不完善,公务用车和油卡使用台账登记不规范等问题,2022年3月2日,津市市委第二巡察组向发改局进行了集中反馈,并要求扎实做好巡察整改落实,查找管理和制度上的漏洞,进一步健全完善公车管理制度。
收到问题反馈后,津市市发改局第一时间对办公室工作人员开展了提醒谈话,并进行自清自查,对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的全面整改,进一步完善公车登记台账和公车使用管理制度。9月8日,津市市委巡察办对津市市发改局开展巡察整改督查,发现相关问题已经整改到位。
津市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汪宇:现在我们对公车及加油卡的使用时间、人员、事由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登记,用车和加油都实行层级审批,从制度上保障了公务用车的规范性运行。
下面请听清风评:
随着公车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公车管理不断规范,公车私用、公车私借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一些党员干部仍心存侥幸,动歪脑筋,导致私车公养、违规租赁等新问题浮出水面。面对这类新问题,纪检机关要抓早抓小,露头就打,拧紧廉洁自律的思想阀,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通过专项整治、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等多种方式集聚监督合力,把日常监督和重点监督结合起来,让监督如影随形,堵住公务车加油卡“跑冒滴漏”的漏洞。
稿件来源:《清风侠在路上》
记者:胡宇鑫
通讯员:沈冰 田婧
主播:晨光 监制:李浩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发货联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推广引流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备注:发货联盟引流学习; 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推广引流技术课程免费分享!